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

Tyler Brûlé 永遠創造雜誌的極大值

相信做過雜誌的人,大概都會同意以下這句話:一本雜誌長什麼樣子,總編輯大概就長什麼樣子。雖然說每個雜誌會因為功能型態或讀者族群的不同,有些微觀影響。但我相信那影響並不大,最主要差別的還是主事者是什麼人、他想要為讀者帶來什麼內容。就好像你過去在讀《Wallpaper*》、現在讀《Monocle》一樣,你其實都是在讀一個人——Tyler Brûlé 。

近年來報章雜誌業一片哀鴻遍野,原因不外有二:一是網路全民媒體的興起;二是經濟不景氣所導致的廣告縮減。說起來,現在能好好活著雜誌真的不多。日本好幾本長壽的雜誌接連停刊,就連日前美國的《商業週刊》,都得以一元美金賤價出售(還不見得有人想買)。我們不由得問:這一兩年來,究竟還有哪本雜誌做得有聲有色、十足精采?答案就只有一個,那就是由Tyler Brûlé 所創辦的《Monocle》。

《Monocle》其實代表的,是Brule獨有的一種新聞觸角、生活態度,有人形容它為《The Economist》加《Wallpaper*》,是一本對世界時事、國際商務、多元文化、環球設計的生活情報誌。目標讀者則鎖定為新時代的全球精英,要的讀者並不算多,甚至你可以說很少,但卻是全球人類裡最重要的80/20裡的80/20,世界社會結構上位置最高的那一小撮人。他們擁有社會的大部分財富與有創造力,更有著影響世界的決策權力;高度的消費能力讓他們成為有品味、追求精神生活享受的Global Citizens。

但僅僅是做好一本雜誌,並不足以讓人對Tyler Brûlé 感到特別意外。因為對於做出一本好看的雜誌這件事,早在他28歲時、他在創辦《Wallpaper*》,就已證明他的這項本事。所以這次他必須更超越過去、利用一本好的雜誌來創造更多的可能。
Tyler Brûlé 在《Monocle》出版後沒多久,就給了全球出版業者兩個新的可能:第一個可能,開一家雜誌化(觀點化)的實體概念店,因此沒多久在倫敦的Marylebone路上,出現了第一家The Monocle Shop;第二可能,將傳統平面雜誌所沒辦法給讀者的即時性,透過廣播放送給全世界的人。(為何不是網路呢?我想可能是網路介面與互動某方面會破壞傳遞資訊者的節奏性)在每個星期日,你都能聽到由Tyler Brûlé 口中所報導的《Monocle》電台版的《The Monocle Weekly》。

如果你去過The Monocle Shop、又是個挑剔的買家,你絕對會認為這是一家全世界最棒的概念店。一般來說,一個品牌的店面只能擺上自己所曾出產過最出色的產品,但The Moncle Shop所挑選的視野卻是放眼在全世界的每個品牌。所以你當然可以在這裡看到全世界各種最棒、最有氣質的各種品牌Items。包括雜誌的Crossover系列,還有每樣 Tyler的最愛﹕英國John Smedley的羊毛織品、法國Cire Trudon的香薰蠟燭……處處都是驚喜。而不報導不評論不回顧的《The Monocle Weekly》則像一場未來一周趨勢預報,從Tyler的嘴中,你將知道接下來的一個禮拜,你的眼睛、耳朵該注意些什麼。

預測未來Tyler Brûlé也絕對會讓 《Monocle》跨足社群,不過想必到時候能進到這個社群來的人,絕對不會像Facebook那麼多。這個社群裡的人會是全球裡精英中精英,透過這些人的情報交流,恐怕才是未來實質上最有影響力的社群。這會不會是《Monocle》的下一步呢?Tyler Brûlé接下來會如何借助雜誌來改變全世界?我們就等看吧!

圖片來源:www.monocle.com
(左圖:在The Monocle Shop裡,你可以看到任何設計都洋溢著滿滿的氣質;左圖:The Moncle Weekly堅強的主持人與來賓陣容。

沒有留言: